为时代培养更多“人工智能+”创新人才

r

原标题:纵横谈丨为时代培养更多“人工智能+”创新人才

r

今年秋季学期起,全国多所高校面向本科生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,北京宣布市属公办本科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全覆盖,天津则面向全市高校全面开放首批3门市级人工智能通识课。教育部今年启动了教育系统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行动,将打造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,赋能理工农医文等各类人才培养。(据新华社10月29日报道)

r

人工智能工具激发创意与想象,无人驾驶播种机在农田“秀操作”,机器人大厨“持证上岗”……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,相关应用场景也在不断丰富。人工智能已经不再专属于特定学科、特定领域,从医疗、教育到金融、制造、农业等,人工智能正在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,也创造了众多职业机遇与创业风口。多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,是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重要举措,也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。

r

听起来门槛较高的人工智能,高校何以“人人皆学”?这与通识教育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特性有关。有别于人工智能专业课程,人工智能通识课面向的是全体学生。为了拓宽非相关专业学生的视野,激发他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趣,不少高校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内容,以通俗易懂的讲解帮助他们由浅入深地建立对人工智能的认知,确保他们能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自己的专业学习之中。这种授人以渔的模式,为学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入探索埋下好奇的种子,也为培养创新型、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础。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效果来看,人工智能通识课所教授的知识与技术,还能帮助学生增强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解决专业问题的意识与能力,为未来职业发展铺设道路,更好地把握人工智能带给劳动力市场的机遇。

r

人工智能不仅是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,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。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,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首次被明确提及,这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,也呼唤着更多“人工智能+”创新人才。作为教育、科技、人才的关键联结点和集中交汇处,高校必须积极应变、主动求变,以适应新的科技人才需求与新兴产业发展趋势。期待各高校能围绕培养“人工智能+”创新人才的目标,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,探索人工智能与多学科的深度融合,助力广大学子积极拥抱科技变革。

r

正如刚刚落幕的2024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所展现的,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浪潮。开好、用好人工智能通识课程,让学生真正学懂、会用人工智能技术,是时代提出的新课题,也是高校的责任与使命。(赵晓昕)

r

(河北新闻网)

Tags: